1960年接见军委扩大会议代表,看见孙毅时,毛主席:你是孙行者
【前言】
1960年秋,北京举行了军委扩大会议,期间,毛泽东主席亲自会见了与会代表。
步入会场瞬间,毛主席见满座皆是解放军将领,满心欢喜,笑道:“别以为你来得早,已有更早之人。”
毛主席的言辞,激起了如雷鸣般热烈的掌声,经久不息,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。
【毛主席:你这个孙行者不简单】
随后,毛主席向四周望去,部分将军他熟识,部分则不然。在众多将军中,他迅速注意到了全场唯一蓄有大胡子的孙毅将军。
毛主席对孙毅颇为熟悉,曾多次与他交谈。尽管出身旧军队,孙毅对人民革命却极为忠心,是个值得信赖的人。
随后,毛主席走向孙毅,紧握其手,笑道:“你乃孙行者,文武双全,不简单啊!”言罢,会场内将军们被毛主席的幽默所感染,掌声雷动,笑声洋溢。
当晚,孙毅归家心绪难宁。念及毛主席常以孙悟空喻己,今又以此比自己,深感荣幸,遂即挥毫赋诗。
历经三十载风雨,东风已率先前行。鼓舞着如孙行者般的勇者,更加奋发努力,勇往直前,不断进步。
此后,每逢有人提及关于毛主席与自己的这段美谈,孙毅将军总会澄清道:
毛主席赐我名‘孙行者’,勉我秉承行者之勇、恒、志,致力于革命。悟空伴师历劫八十一方得真经,我之奋斗,与之相较,尚远矣!
孙毅将军视毛主席为“取经”路上的导师,决心追随其革命步伐,矢志不渝地为人民服务,誓将革命事业进行到胜利终点。
毛主席熟悉孙毅,因革命中多有交集,深知其经历。正如孙毅诗云,宁都起义让他脱离旧军,投身红军行列。
1904年5月12日,孙毅,原名孙俊华,诞生于河北廊坊一贫寒之家。因家境拮据,他在完成五年学业后,迫于经济压力,不得不终止了学习之路。
离校后,孙毅漂泊两年以减轻家负。遗憾的是,他未能寻得工作,只得前往河南开封,投靠在那里任警校教员的哥哥。
在河南,孙毅竭力寻找工作,但半年无果。见此情形,哥哥日渐不耐,两人频生口角。
在与孙毅争执时,哥哥一气之下说道:“你哪怕是去外面拉车,也好过在我这儿无所事事,这样或许会更好些!”
孙毅被哥哥的话深深刺痛,备受打击。他委屈地离开哥哥,走上街头,见冯玉祥在招兵,随即报名。于是,气愤之下的孙毅加入了河南陆军开封补充营第一连,成为士兵。
在军营中,孙毅默默誓言,誓要奋发图强,出人头地,摆脱往昔困苦。故而,他在部队中的表现超越众人,尤为勤奋。
孙毅的勤奋备受瞩目,长官赏识其军人潜质,遂选送入河南陆军学校深造。毕业后,他顺利加入冯玉祥部队,成为一名军官。
期间,孙毅随部队征战,结识了河北同乡赵博生,两人相知渐深,最终成为无话不谈的挚友。
1930年,中原大战在河南、山东、安徽等地爆发,冯玉祥、阎锡山、李宗仁等新军阀与蒋介石展开混战。战局终以蒋介石获胜,冯玉祥等人失败告终。
战后,冯玉祥被迫离职,其麾下西北军大部遭蒋介石整合。孙毅所属部队亦经改编,成为国民革命军中的第26路军。
1931年1月,蒋介石指令第26路军开赴江西宁都,参与对红军的“围剿”行动。
围剿红军时,第26路军薪资无着,生活困苦,加之瘟疫肆虐,北方士兵难以适应,致数千人丧生。孙毅与参谋长赵博生等人对蒋介石借刀杀人之策深感厌恶。
9月18日晚,日本关东军在东北按计划行事,其铁道“守备队”炸毁沈阳柳条湖旁南满铁路,故意诬陷此行为为中国军队所为。
随后,日军借故炮轰东北军北大营,引发轰动全球的“九一八事变”。次日,沈阳沦陷于日军之手。
随后,张学良遵循蒋介石“不抵抗政策”,导致东北三省大片区域沦陷日军之手,激起全国民众强烈不满,各地纷纷掀起游行示威浪潮。
此时,第26路军申请北上抗日,遭蒋介石否决,且其派重兵封锁了北上之路。故而,该军官兵对蒋的外不抗日、内“剿共”及排除异己政策,愈发表达强烈不满。
参谋长赵博生此时对蒋介石已绝望,转而对共产党产生好感。为挽救部队,他决心寻党。10月,在中共秘密组织协助下,赵博生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。
此时,孙毅已升任第26路军参谋处中校参谋。期间,赵博生常以兄长及挚友之姿与孙毅交谈,不时提及红军。某日,赵博生对孙毅言道:
根据地散发的传单与路边墙上的标语提及:“26路军的兄弟们,若欲真心抗日反帝,应携手红军,加入我们的行列。”不知你是否留意到这条标语。
孙毅答道:“已看见。”赵博生续言:“衣食皆由工人制造、农民血汗耕种,离工农则无法生存。故应心系工农利益,红军真为人民谋福,我们应联其抗日。”
孙毅亲身感受到国民党政府的反动与腐败,内心早已不满。因此,当赵博生谈及红军时,他满怀憧憬与向往。
12月14日,受共产党秘密组织指引,赵博生、董振堂等爱国将领率领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一万七千余人在江西宁都城发动了武装起义。
起义时,孙毅所属第25师师长李松昆为反动军官,拒不起义并率一团逃离,致该师无主,混乱不堪。众人无所适从,哗变风险陡增,局势万分危急。
此刻,孙毅忆起赵博生多次的暗示,随即催促参谋处长率部向南行进,寻得总指挥部后,他们顺利加入了起义的行列。
加入红军序列后,第26军改编为红五军团,季振同担任总指挥,萧劲光为政委,董振堂任副总指挥兼十三军军长,赵博生为参谋长兼十四军军长,孙毅则任十四军侦察科长。
红五军团包含第十三、十四、十五军,分别由董振堂与何长工、赵博生与黄火青、黄中岳与左权担任军长与政委。
不久后,孙毅调至红十四军第四十一师任参谋长,深感红军温情,参军之志愈坚。此时,他取“杀敌为果,致果为毅”之意,改名“孙毅”,而蓄须之习依旧未改。
1932年,孙毅赴红军学校深造。某日途中,偶遇朱德与刘伯承,因彼此熟识,他连忙上前问好并敬礼。
此时,朱德望着孙毅的胡须,笑道:“红军有规定,不可蓄须,莫非你不知道?莫非想让我把你关禁闭?”
朱德言罢,孙毅答道:“首长,此胡与我情深意重,我亦当以情相待,不可剃之!”
孙毅这样说,源于他在西北军时曾受重伤,险些丧命,之后卧床修养了两个多月才得以康复。
起床后,孙毅对镜自照,见身体消瘦,唯独胡子依旧浓密,便笑道:“此番劫难,肉油尽失,唯胡子相伴,真乃忠臣!我孙毅亦当忠义,今后誓不剃须!”
朱德听罢孙毅的解释,笑道:“孙毅,你说得对,胡子不拘军容,可留。若有人异议,就说是我们特许的。去红军学校深造,用你的长处发光。”于是,“孙胡子”之名不胫而走。
在红军学校,孙毅任训练部军事教员,并因蓄须参演活报剧《活捉敌师长》,其表演逗得观众捧腹大笑,甚至笑出了眼泪。
1933年1月8日,孙毅挚友赵博生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“围剿”的宁都金狮渡战役中英勇捐躯。赵博生的离世,让孙毅内心深感哀痛。
随后,孙毅选择将悲伤转化为动力。同年,因其卓越表现,孙毅获准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。
【孙毅:毛主席不仅是一位首长,更是一位知心老师】
1934年,孙毅获任粤赣军区第22师参谋长一职。同年6月,毛主席身着便服,偕同5名随员抵达红22师,进行深入调研。
期间,为确保毛主席安全,师首长安排他住村中山坡旁二层小楼的里间,作战室所在。孙毅住外间,警卫在二楼走廊。此布局使孙毅与毛主席近在咫尺。
数晚,毛主席持续听取师领导汇报,并细致研讨师部近发的六期《战斗详报》。孙毅对毛主席的工作方式深感敬佩,其全局视野与高瞻远瞩的胸怀,令他记忆犹新。
那时,毛主席餐后常至孙毅房间,倚其被上,边吸烟边与孙毅闲话家常。
得知孙毅乃河北人,毛主席赞道:“河北,确是宝地。山川秀美,英才辈出。东濒渤海,西倚太行,南望平原,北枕长城。古称燕赵之地,多出慷慨悲歌之士。”
孙毅表示,与毛主席共处的10日里收获颇丰,他常请毛主席修改行文与作战文件,当面求解工作难题,并乐于向主席倾诉心声。
显而易见,孙毅视毛主席为敬爱的领袖,同时也是他心灵相通的良师益友。
1935年1月,孙毅被调职为军委干部团作战科科长,随后还兼任了国家政治保卫团参谋长一职,该团团长则由姚喆担任。
任职后,领导久未与孙毅谈话。某日,于团部桌上,他见到军委任命通知,其上“任命孙毅为国家政治保卫团参谋长”一行中,“长”字被圈出。于是,孙毅的职位由“参谋长”变为“参谋”。
抵达遵义后,姚喆对孙毅道:“胡子,抱歉这几日未给你安排工作。昨日我已与邓发局长商定,你的职位仍是参谋长。”
1月16日凌晨1时许,孙毅照常率战士们街头巡逻。途中,偶遇两人迎面而来,他高度警觉,即刻示意战士们轻步慢行,密切留意四周。
不久,毛主席与张闻天步伐稳健地迎面而来,边行边谈,显然刚结束会议。孙毅见状,连忙上前,恭敬行军礼,道:“首长好!”
毛主席一眼认出孙毅,笑道:“孙胡子,同志们辛苦了!”张闻天摸着孙毅单薄衣衫,关切地说:“夜里冷,多穿点,别冻坏了身子。”
离开毛主席与张文天后,孙毅率战士们继续巡逻,坚守岗位,以保障遵义会议期间各位首长的人身安全无虞。
遵义会议后,国家政治保卫团解散,孙毅历任红三军团第五师侦察参谋、军团教导大队大队长及侦察科长等职。
10月19日,孙毅随红一方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,标志着长征结束。随后,他被正式任命为红一军团司令部教育科科长一职。
1944年9月,孙毅接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之职,并随后返回延安。同年冬季,他致信毛主席,详细汇报了个人的思想动态及工作情况。
1945年2月7日,毛主席致信孙毅,言及待其延安休养学习将结束时,盼能会面,望届时告知。但因战事紧迫,毛主席未能如愿与孙毅面谈。
1948年8月,孙毅接获指令,前往西柏坡,就工作情况向中央领导进行详尽汇报。
期间,孙毅住的招待所离毛主席很近,他犹豫再三后决定拜访。出乎意料的是,联系后的次日,他便如愿以偿,见到了毛主席。
那日,孙毅心怀忐忑步入毛主席办公室,敬礼道:“主席好!”毛主席起身,含笑与之握手,并示意其就座。
坐定后,孙毅提及:“主席,您在延安时曾致信于我,可还记得?”毛主席回应:“当然记得,回信后忙于事务,未及深谈。那时局势紧迫,日本投降,蒋氏觊觎战果,我赴重庆与之正面交锋。”
聊天时,孙毅向毛主席汇报工作:“任冀中军区司令后,我打了胜芳、固安等胜仗,但也有深刻教训。”毛主席道:“你军事教育出身,打仗需实践,书本知识不够,要在战争中学习并验证理论。”
孙毅回应:“主席所言极是!”毛主席续道:“春时,国民党鄂友三骑兵旅突袭冀中河间,闻你部受损,连你司令员的炊锅都被毁,显见警惕不足,敌情掌握粗疏。”
聆听毛主席的教诲后,孙毅恳切回应:“主席的批评十分中肯,我们已深刻反思并总结了这场战争的经验与教训。”
接着,毛主席与孙毅畅谈国内斗争现状,交谈自由而愉快。告别之际,孙毅深情表示:“主席,我定不辱使命,不负您的厚望!”
1949年8月,孙毅获任河北军区司令员一职。
1955年5月,孙毅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外训部副部长一职。同年9月,他荣获中将军衔的授予。
得知获评中将,孙毅即刻致信组织:“我仅历劳作之苦,未立显赫之功,评衔宜低不宜高,授少将已感满足。”然中央军委仍决定授予其中将军衔。
1966年,孙毅受冲击被迫退居二线。1975年11月,他出任全军教导队长集训总顾问兼指导。至1978年,孙毅被正式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顾问。
1982年,总参党委会议汇聚诸多老将军,孙毅三次向总参谋长杨得志鞠躬,请求辞去顾问之职,言道:“总长,望您体谅我这老兵的心愿,批准我的申请,如此我心更安,更感欣慰。”
见孙毅展现高风亮节,杨得志紧握其手,良久无言。杨尚昆亦在军委座谈会上言:“孙毅同志不为名利,众人皆知,我们皆应向他学习。”
1994年5月12日,孙毅将军迎来90岁寿辰,国防部长迟浩田亲临祝贺:“愿您福寿安康!另有一光荣使命相托,望您率先垂范,力争成为全军首位百岁将军。”
听了迟浩田的话语,孙毅满怀信心地说:“首要目标是活到96岁,继而冲刺百岁大关,我有信心达成。孙毅将军的乐观态度,赢得了众人的热烈掌声!”
2003年5月12日,孙毅将军迎来百岁寿辰,成为全军首位百岁将军。同年7月4日,他在北京安然离世。
孙毅将军的高尚品质深受毛主席教导影响。特别是毛主席对解放军将领的关怀,令孙毅铭记终生。晚年回忆时,他仍满怀敬仰,对旁人道。
听取主席的讲话,深感其智慧深远,真可谓一席话让人受益匪浅,犹如苦读十年书籍所得。
#百家说史迎新春#